Main
棺材船:爱尔兰大饥荒时期海上的生与死
棺材船:爱尔兰大饥荒时期海上的生与死
奇安·T.麦克马洪
5.0
/
5.0
0 comments
☆爱尔兰人的奥斯维辛,希望与绝望交织的海上求生之旅,徐国琦、梁茂信、陆大鹏联袂推荐;
☆从罗斯福、尼克松、里根、肯尼迪到拜登,众多美国总统都是爱尔兰裔,为什么美国会有如此之多的爱尔兰人,19世纪的爱尔兰移民潮如何影响今日世界;
☆以船本身为中心,抵达人性最深处。从马铃薯大饥荒时期的信件、日记和报纸直击历史现场,还原真实的逃难图景,理解爱尔兰大众历史的标志性形象;
☆这是个人的流动,共同体的撕裂与重建,也是全球化的缩影。从饥荒难民、离地农民、济贫院穷人、罪犯到跨国劳工,人们在19世纪复杂的资本主义跨国网络中顺势而为、逆天改命。这是由迁移带来新的希望、生活、身份认同的故事。
【内容介绍】
19世纪四五十年代,爱尔兰爆发大饥荒,数百万贫苦民众无以果腹,只得漂洋过海,希求移民他乡开始新的生活。关于大饥荒时期爱尔兰移民的记载,往往由令人厌倦的陈词滥调、半真半假和冷冰冰的统计数据组成。
在《棺材船》这部开创性的跨国历史作品中,麦克马洪对移民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但经常被忽视的部分——旅程本身提供了充满活力的新视角。
当饥肠辘辘的人们奔向海边,令人失望的现实摆在他们面前:没有足够可供远航的船舶可以搭乘。而那些费尽千辛万苦踏上甲板的人,也同时把一只脚伸进了棺材——黑暗、潮湿、拥挤是漫长旅程的主基调,疫病肆虐之下,饥饿、脱水与眩晕完全不堪一提。许多人在船上死去,随即被抛入大海,因此移民船也被称作“棺材船”,成为19世纪移民航行中臭名昭著的标签。
全书分五个部分展开:准备、登船、海上生活、死亡、抵达。作者以三大洲的档案为基础,从移民的信件和日记出发,对海上行程进行复刻,这些移民的个人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对这一关键历史的更为复杂的理解。而毫无疑问,平安抵达只是第一步,爱尔兰人在他乡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启,船上生死与共的经历将为他们带来新的、更为紧密的关系。
Comments of this book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